宋徽宗九年七月,一隊御前侍衛(wèi)打扮的官兵輕車簡從,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直奔宋遼邊關而來。沒有人知道他們直撲邊關的目的,只知道他們一路過關趨州,毫無阻礙地暢行。領頭的是一個年約四旬的文官打扮的男人,還有一個年約五旬的太監(jiān)。
領頭的男人是兵部郎中鄭居中,原系開封一落魄舉人,后因其女鄭媚娘入宮,被宋徽宗封為昭媛。所謂一人得道,雞犬,皇上賞了他一個兵部郎中的六品官,成了一個京官。
太監(jiān)姓劉,年幼家貧,只得凈身入宮,已有四十多年。先后服侍過兩個皇帝,到宋徽宗已經(jīng)是第三個了??恐舾械恼晤^腦和血腥的宮廷斗爭經(jīng)歷,一路走來,倒也平安無事。劉公公祖籍荊湖北路(湖北)鄂州,如今家中已無什么親人。
鄭居中和劉公公此去宋遼邊關小南關,是為宣旨而去。因童貫監(jiān)軍西北數(shù)年,且與當朝太師、宰輔蔡京勾結(jié)。二人一手遮天,不僅侵吞軍餉、糧餉,還虛報官軍和馬匹數(shù)量。小南關游騎將軍余石輝密報朝廷,不想奏折尚未到京,即被童貫查知。不知怎么被鄭居中得知,參了一本,說有人發(fā)覺余石輝將軍與遼朝有私下往來?;兆诔騺肀徊叹┘捌渌簏h把持,要拿下一個不入流的游騎將軍,還不是眨眨眼的事情。蔡京、童貫等添油加醋,徽宗便不問情由,下旨滅其九族。鄭居中和劉公公正是為此事而來。
與此同時,在通往邊關的驛道上,一匹白色的快馬在不停地狂奔。盡管速度已經(jīng)很快了,但馬上的漢子依然不停地揮動馬鞭,驅(qū)使白馬拼命地奔跑。
馬上的漢子叫劉通,是開封城內(nèi)四海鏢局的鏢師。掌柜朱富貴不僅在江湖上有一定的名望,而且和京城高官素有往來。當他無意中得到余石輝即將被滿門抄斬的消息,便告訴了劉通。不僅因為他知道劉通的弟弟劉華是余石輝的副將之一,而且還知道余將軍是自己救命恩人的侄子。且素聞余石輝愛兵如子,鎮(zhèn)守邊關十年,殺敵無數(shù),深得百姓和官兵愛戴。朱富貴不忍心這樣的忠臣良將被奸佞小人所害,因此告訴劉通,讓他前去送信。劉通一聽,來不及準備什么,便騎上白馬急急往邊關趕去。
宋太祖自己是武將出身,開國立朝以后,明確規(guī)定鎮(zhèn)守一方的武將每半年更換一次,其目的自然是不想有人像自己一樣來個“黃袍加身”。但這樣一來,就造成了將不識兵,兵不識將的局面。小南關與遼邊界接壤,長期處于混亂狀態(tài)。余石輝原來是一個衙役,因與縣太爺不和,一氣之下投奔了在小南關當小將的叔父。后來叔父在與遼軍的沖突中戰(zhàn)死,余石輝就堅持留下來,從一個小兵,干到鎮(zhèn)守小南關的將軍。雖然宋朝有武將半年一換的規(guī)定,但小南關常年沖突不斷,再加上環(huán)境艱苦,基本上沒有人愿意接替他,他也不愿意換。因此,他算是鎮(zhèn)守小南關時間最長的將軍。
劉通的弟弟劉華,原本在江湖上是個毫無名氣的混混。好在家中寬裕,其父劉延北便把他送往蓬萊,拜一個隱士學習武。學藝五載歸來,正值家鄉(xiāng)與遼開戰(zhàn),便加入保衛(wèi)家鄉(xiāng)的抗遼斗爭中。其師弟張同、師姐雷鳳、師妹全宛如也先后加入其中。四人夫高超,不久便成了余石輝的帳前猛將,為余石輝的左膀右臂。除了給余石輝報信之外,劉通還有一個目的,擔心弟弟劉華卷入其中,況且他師姐弟四人都在其中。劉通擔心萬一,所以決定助一臂之力。
劉通的父親劉延北本來也是官場中人,曾經(jīng)做過某州通判,因遭奸人陷害,不僅官職丟了,還差點入獄。雖后來查清與他無關,但他已無心仕途,自己辭官不做。劉通已是四海鏢局鏢師,遇事沉穩(wěn),唯劉華混跡江湖,劉延北深恐遭遇不測,便將他送往蓬萊。他對劉華的要求就是不得再與江湖有來往,不得入仕途。但家鄉(xiāng)遭遇戰(zhàn)火,遼人入侵,卻沒有阻攔其加入禁軍。劉延北是個正直而善于變通的人,雖不善官場,但良知還有,因此算得上一個好官??上С⒓槌籍?shù)溃蝗灰膊粫心敲炊嗟闹页剂紝⒃馄群?,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有識之士棄官歸隱。
小南關。宋軍軍營,帥旗獵獵,喊殺陣陣。雖是七月,烈日當頭,但一身戎裝的余石輝如一桿大旗,巍然屹立。訓練場上的余石輝一絲不茍,十分嚴厲。他堅信訓練場上多流汗,就可以戰(zhàn)場上少流血。這樣刻苦的訓練,不僅沒有士兵退卻,反而斗志昂揚。就整體宋軍而言,能夠像余石輝這樣堅持訓練的十分難得。因為有《澶淵之盟》的簽訂,宋遼之間已經(jīng)有百余年沒有打過仗了,但是并不排除遼兵小股的干擾。許多宋軍將士不僅缺乏訓練,而且兵源短缺。一些當官的,上自朝廷,下至部將,紛紛瞞報。不僅把多報的軍餉私自侵吞,而且還克扣軍士的軍餉,同時還把士兵當做自己的小工,四處役使,從而討好上司和賺錢。所以這個宋朝的兵力表面上看來是十分的強大,號稱禁軍八十萬,甚至一百萬。其實,各地兵源奇缺,有五十萬就已經(jīng)很不錯了。而且,這些兵大部分既不會騎馬射箭,更不具備當兵所需要的身體素質(zhì)。這也就為北宋滅亡埋下了禍根。
余石輝的目光威嚴地掃過訓練場,劉華、雷鳳、全宛如、張同正帶著士兵分頭訓練,特別是雷鳳、全宛如,雖是女流,但訓練起來,卻絲毫不比男兒差。正印了那句話“巾幗不讓須眉”。余石輝暗暗贊許,慶幸自己有這樣的部屬和朋友。
余石輝看看旁邊的沙漏,已經(jīng)訓練了一個時辰。他大踏步走上檢校臺,拿起大鼓架上的大錘,咚咚咚地敲了起來。隨著令旗的上下、左右揮動,訓練場上的數(shù)千官兵立時變換著各種隊形。這個時間,往往都是余石輝親自擂鼓激勵將士的時間。余石輝的目的,就是讓他們在訓練中不僅增強個人體能和素質(zhì),還特別注意隊與隊、營與營之間的配合,更主要的是培養(yǎng)士兵征戰(zhàn)不息,愛國愛家的斗志。這在當時,已經(jīng)是十分的難能可貴了。就是放眼今天,也同樣是士兵必要的精神所在。
突然,一個布衣打扮的老者走上去,拉著余石輝向中軍帳走去。老者叫黃師公,是余石輝請的軍師。黃師公今年六十三歲,是荊湖南路潭州人氏,精通武、排兵布陣和醫(yī)理中藥,據(jù)說其祖師爺是善于合縱連橫之術的鬼谷子。原本在鏡湖北路澧州天門山,很少過問世外瑣事,不知為何來到邊關,做了余石輝的軍事參謀。
進得帳中,黃師公將劉通請了進來。余石輝認識劉通,見他從京城趕來,想必是有要事相告。然劉通吞吞吐吐,欲言又止。余石輝不解,最后還是黃師公鼓起勇氣,把劉公公和鄭居中來軍營宣旨的事告訴他。
余石輝心中坦蕩蕩,自不怕別人誣陷他,況且他舉報的情況屬實。因此,他并不以為皇上回昏庸到如此地步。見余石輝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黃師公只好說:
“將軍,可能您沒有遇見問題的嚴重性。如果只是一般的調(diào)查,劉通兄弟也不會千里迢迢一路趕來”。
余石輝見黃師公說的有道理:“是啊,那你說說朝廷是怎樣決定的?不會是聽信讒言,革了本將的職吧?”
“比這嚴重百倍”。黃師公見余石輝對朝廷的決定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,決定還是告訴他,“以通敵罪論處,滅九族。當然,這只是劉通兄弟目前送來的消息,還是非正式的,不必放在心上。”
“什么?滅九族?”余石輝不信,朝廷不會荒謬到如此地步的,但見劉通肯定的眼神,而且宣旨的人已經(jīng)往邊關趕來,想來事情是真的了,一時怔在那里,說不出話來。將軍自古陣前死,但將軍死在自己人手中的,卻不是少數(shù)。君子坦蕩蕩,余石輝雖然心中悲憤,但也知道如果是這樣,他也是無法挽回和改變的。少頃,他目光堅毅、步履沉穩(wěn)地走出帥帳,走到檢校臺上,接過軍士手中的鼓錘,用力地敲擊起來,似要把這滿腹的委屈與悲憤融入這大鼓中。
黃師公跟劉通交待了幾句,劉通點點頭便悄然退去。黃師公走出帥帳,望著還在擊鼓的余石輝,輕輕地走過去。眼前的喊殺場景和過去戰(zhàn)爭中的血腥刺殺,讓這個六旬老人感到壓抑,眼中的淚水竟悄悄的順頰而下。暗紫的布衣、飄飛的胡須都感到了一股來自莫名之地的沖擊與侵染。此時的黃師公如一棵傲然的枯松,在陡峭的懸崖上與山風抗爭。
第一章滅門九族的圣旨
小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